玛利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a, 1717~1780),哈布斯堡(Hapsburg)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的长女。1740年卡尔六世逝世,无遗下男性后嗣,根据卡尔六世颁布《1713国事遗诏》,玛利亚特蕾西亚承袭哈布斯堡奥地利大公之位。而玛丽娅特蕾西娅的夫婿则承袭其神圣罗马帝国帝位。玛利亚特蕾西亚继位后在战争与和平时期都取得了流芳后世的成就,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焕发了活力,她的名字同18世纪的中欧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玛利亚特蕾西亚执政40年(1740~1780),铸造钱币众多,最著名的是MariaTheresa Taler(玛利亚特蕾西亚泰勒),币重28.063g,含银量0.833,银0.7515盎司。本文梳理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版式、并将藏品与读者共飨。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对世界钱币的关注和研究。
一、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版式
奥匈帝国1741年开始铸造玛利亚特蕾西亚头像泰勒到1780年驾崩,主要铸造了盛装头像和披纱头像两种。盛装头像是在年轻时代,正面是卷发头像,背面为皇冠双飞兽图案,1746年后改为传统双头鹰图案[1],直至1780年。玛利亚特蕾西亚泰勒改版披纱是因为其丈夫哈布斯堡.洛林.佛朗茨一世皇帝于1765年去世,而改为披纱寡妇头像泰勒。这种披纱女王头像在后来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丈夫去世,使用披纱头像铸造钱币如出一辙。玛利亚特蕾西亚这一肖像的改变是世界造币史首例,因此当时在黎凡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习惯了原来女王形象的商人们拒绝接受这种新的泰勒。不得已之下,奥地利决定在辖下的郡茨堡铸币厂铸造一种没有女王头像的泰勒硬币,币面只有经典的协定泰勒文字AD NORMAM CONVENT。这种无头像的泰勒和有玛利亚特蕾西亚批纱的泰勒同时铸造和投放黎凡特市场。到1766年人们再次接受了有面纱的泰勒硬币,而郡茨堡的无头像泰勒逐步退出市场,因此1766和1767两种奥匈泰勒存世量较少。
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总共有四次头像更换,即四个版式。第一次是1766年,此时的玛丽亚特丽亚45岁,每次头像更都能看出年龄的真实变化,见图一。
图1 1766年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
1767年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第二次改变,由于隔年肖像变化不大,也说属修模。1772年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有第三次变化,此时玛利亚特蕾西亚55岁,见图2。

图2第三版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
第四版1780年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此时玛利亚特蕾西亚63岁,见图3。

图3 1780年版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
1766年与1767年版仅有细微修版变化,三种不同年龄玛利亚特蕾西亚版式披沙泰勒见图4,图5。

图4 1766、1772和1788版式正面

图5 1766、1772和1788版式背面
二、分厂小版
1780年玛利亚特蕾西亚殁于维也纳霍夫堡宫,奥地利造币长分厂为纪念玛利亚特蕾西亚也铸造了不同头像的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2]。由于分厂铸造量较少,而成为专题玩家争相获得的品种。1780年SF版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显得更加真实,见图6。

图6 SF版玛利亚特蕾西亚披沙泰勒
1780年ST-SF厂铸造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NGC鉴定币仅见一枚,见图7,图8。

图7 ST-SF厂铸造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NGC鉴定币
图8 ST-SF厂铸造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资料显示NGC入库仅1枚
三、玛利亚特蕾西亚后铸币
1780年后至上世纪末,奥地利大量铸造1780年版修版后的玛利亚特蕾西亚泰勒银币, 该银币重28.060g,的含银0.833,银0.7515盎司,直径40.5mm,统一肖像,见图8,国人俗称大奶妈。多数钱币评价服务公司会鉴定注明“Restrike”、“后铸币”[3]。有资料显示后铸币铸造量远远多于我国民三大头、船洋,已经成为奥地利旅游产品流入世界各国,目前流入我国甚多。

图9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泰勒后铸币
玛利亚特蕾西亚后铸币特征明显主要有如下方面[4]:
1正面人像富丽丰腴,头像特征明显。
2.头像下有S.F字样,见图9。头像与1780年S.F分厂小版相比年轻而明显不同。
3.正面背面基本无内齿。

图10 左为后铸币,头像下可见S.F,右1780年原铸币
结束语
玛利亚特蕾西亚泰勒银币是一个较大系列、有趣的专题,在世界钱币史上占有浓笔重彩一席之地。本文对玛利亚特蕾西亚披纱版式进行系统梳理和表述,希望对国内玛利亚特蕾西亚泰勒专题爱好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