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返邦长法化”背“行”一枚,高:183mm,重:53g,上美品<br>此品刀币正面铸“齐返邦长法化”六字币文,俗称“六字刀”,背文“行”为东周时期齐国铸币。
六字刀铸行时间、币文考释至今尚未形成定论。币文中第二字的释读极为关键,学界有“通”“徙”“建”“造”等近10种释文,大多倾向于“造”,与第三字合读为“造邦”,取“建国”之意,遂断其可能为齐桓公称霸天下(前685—643年)或田齐开国(前378年)时所铸货币;今有学者释为“返邦”,义即“复国”,当为齐襄王退燕复国后所铸的货币。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大将乐毅占领齐都临淄,齐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后齐襄王在莒五年,养精蓄锐,生聚教训,依靠田单的军队扫荡燕军余孽,由莒重返都城临淄(前279年),得以复国,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遂铸“齐返邦长法化”刀币以为纪念,故多数学者认为此币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第四字释“长”,其字体结构仅见于战国时期,是典型的战国文字结构,具有断代的尺规性作用。币文中“法化”是“法货”的初文,意为齐国国家法定的货币,行通天下,不准私人窃铸。
前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活先生曾在他的《古钱新典》中提到山东各地历来出土的齐刀共32批次计4950枚,六字刀的仅见9次计16枚,只占全部出土齐刀数量的0.3%,且绝大部分被博物馆珍藏,可自由流通者更是稀见,其珍罕程度可见一斑。故而,六字齐刀在泉坛已久负盛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此刀刀体厚重,形态优雅,铸工精良,文字隽秀,反映出齐国铸币工艺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