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机制假币
是指利用电子扫描机或照相技术进行制版,通过印刷机印刷的假币均称为机制假币。目前发现的假币以胶印印刷为主,因此类假币开机印刷后危害较大,是目前假币最多的一种类型。
壹元券(一九九六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采用电子分色制版胶印印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纸张在紫外光源下,有较强的荧光反应;
2.油墨灰暗无光泽;
3.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底纹呈点状结构;
4.正面燕子桃花图案颜色对接出现偏差,背面长城图案线条模糊。
贰元券(一九九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采用电子分色制版胶印印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纸张在紫外光源下,有较强的荧光反应;
2.油墨灰暗无光泽,且存在偏色现象;
3.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底纹呈点状结构;
4.正面绶带鸟翠竹图案颜色对接处出现墨色重叠现象,背面南天一柱图案字迹不清,线条模糊。


伍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在广东广州首次发现,与真币相比,假币主要有以下特征:
1.纸张较薄,无挺度、无弹性;
2.纸张中无水印图案;
3.油墨灰暗无光泽;
4.正面国徽图案中五角星部位有一明显红点;
5.迎光观察,正反两面对印花苞图案出现偏差;
6.在紫外光源下,纸张呈强烈荧光反应。


伍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采用电子分色制版胶印印制,与真币相比,假币主要有以下特征:
1.纸张在紫外光源下,有强烈荧光反应;
2.纸张中无水印图案;
3.油墨灰暗无光泽;
4.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底纹均呈点状结构;
5.迎光观察,正反两面对印花苞图案出现偏差;
6.边框上有明显裁切线痕迹。


拾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假币采用照相制版、丝网印刷,墨层较厚,假币主要特征:
1.纸张较厚无弹性,在紫外光源下荧光反应不明显;
2.水印采用白色油墨加盖在纸面正面,人像模糊、失真;
3.油墨为一般普通广告油墨,在日光下油墨出现反光;
4.背部山脉处有明显用桔黄色油墨套印痕迹;
5.线条图案模糊,正面凤凰牡丹、面额数字等图案套色不准;
6.冠字号码均以“BT51”带头。


拾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假币特征:
1.纸张在紫外光源下有强烈荧光反应;
2.水印是用淡黄色油墨加盖在纸面;
3.采用电分制版胶印印制,线条图案呈点状结构;
4.油墨暗淡无光泽,且正面凤凰牡丹图案中无荧光油墨
5.冠字号码多以“GT”带头。


拾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于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八日首次发现,其假币主要特征:
1.纸张光滑无弹性,在紫外光源下,纸张有强烈的荧光反应;
2.水印是用浅色油墨加盖在纸面,图案模糊不清;
3.采用电分制版、胶印印制,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图案呈点状结构;
4.假币油墨墨色较暗,无光泽,且红色油墨均为荧光油墨;
5.冠字号码均为“PA”带头。


伍拾元(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一九八九年四月在上海黄浦区发现,经鉴定该假币采用胶印印制,与真币相比,假币有以下特征:
1.假币正面人像呆板,尤其知识分子头像中眼睛无神,眉毛、眼睛下部呈直线状(真票应为网格状);
2.正面人像头部以及边沿网线浓墨不清,下端麦穗折裂,呈杂乱感;
3.纸张由三层粘合而成,水印是用白色油墨加盖在背部纸张上,失真度较大。


伍拾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于一九九〇年四月三日在陕西西安首次发现。经鉴定该假币采用照像制版胶印印制,是由香港不法分子伪造的。与真币相比,该假币只要特征是:
1.纸质较差,纸张挺度较差,无弹性;
2.底纹线呈点状结构;
3.接线出现重叠或断裂
4.正面“中”字下有二道明显斜线,“50”图案右下角有一黑点;
5.水印采用绿色或淡绿色油墨加盖而成;
6.纸张在紫外光源下呈强烈荧光反应;
7.背西色差较大,偏绿色。


伍拾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假币特征:
1.纸张略厚、无弹性;
2.水印是用浅色油墨加印在纸面,人像图案面部不清晰;
3.采用电分制版,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图案呈点状结构;
4.假币油墨色差较大,背部主景尤为明显;
5.背面“50”字样处接线出现断裂。


伍拾元券(一九九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采用电子分色制版、胶印印制,假币主要特征:
1.纸张为普通印刷纸,在紫外光源下,有明显的荧光反应;
2.水印是用浅色油墨加印在纸面背面,人像图案面部失真;
3.在放大镜下观察,除正面水印部位曲线外,其他线条图案均呈点状结构;
4.假币油墨发暗,色差较大,背部主景尤为明显;
5.背面“50”字样处接线出现断裂;
6.安全线用浅色油墨印制在纸张表面,无“50”和“WUSHI”无色荧光油墨印制的字样。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版)机制假票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在深圳特区首次发现,经鉴定该假币是采用电子分色技术制版机制伪造而成。据查假币由香港不法分子制作。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张机制大面假票,先后在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与真币相比,假币主要有以下特征:
1.纸张较薄,纸质无挺度;
2.正面四个人像黑色偏红;
3.底纹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图案呈点状结构;
4.水印采用白色油墨加盖在正面;
5.在紫外光源下,纸张呈强烈荧光;
6.冠字号码均以CP583XXXX带头。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版)机制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日,分别在北京、大连两地发现大量此版假币,经鉴定该假币采用胶印印制,据查该假币是上次香港不法分子伪造的升级版。与真币相比,假币主要有以下特征:
1.纸质无弹性,且纸面上有一层薄腊;
2.正面人像偏灰色;
3.水印采用白色油加盖在背面;
4.底纹线条图案在放大镜下呈点状结构;
5.背面色差较大,色偏兰、或兰绿色,且“行长之章、副行长章”套印时出现错位;
6.在紫外光源下,呈荧光反应。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版)机制假币
一九九〇年三月九日,在福建福州首次发现。据查该假币由台湾地区制作,与真币相比,假币主要有以下特征:
1.纸质无弹性,正面人像部位涂有一层树脂;
2.水印系采用白色油墨加盖而成;
3.底纹线偏红,且呈点状结构;
4.背面图案无立体感,色差较大,墨色偏兰;
5.在紫外光源下,纸张呈荧光反应;
6.冠字号码下有一道明显的白线。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于一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在福建发现,经查该假币是由台湾地区不法分子伪造的,它是1217假币的初版,与1217假币相比,除具有1217假币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套色不准,盲文黑点处出现空白园点;
2.背部底纹线条图案模糊,有的呈虚线状。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于一九九〇年十二月十七日在福建平潭、厦门、泉州等地被发现,经查该假币是由台湾地区不法分子伪造的。假币主要有以下特征:
1.假币采用平版胶印,线条呈点状结构,手感平滑;
2.假币正面人像周围有一圈黑框,而真币呈网格状;
3.假币水印用金黄色油墨加盖在纸面上,在紫外光下有清晰显示;
4.纸质属胶印纸,挺度略差;
5.在紫外光源下纸张呈荧光反应。


壹佰元(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于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日在广东首次发现,其假币特征主要是:
1.假币纸质韧性较差,无挺度;
2.正面人像略粉色,钞券两边颜色偏红;
3.水印是用白色油墨加盖在纸面正面;
4.背面主景图案层次不分明,无立体感;
5.假币采用电子分色技术制版,底纹线条在放大镜下观察呈点状结构;
6.图案接线出现断裂或重叠现象;
7.纸张在紫外光源下呈强烈荧光反应。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采用电子分色制版、胶印印制,假币主要特征:
1.假币纸质略薄,纸面平滑无弹性;
2.假币水印是用浅色油墨加盖在纸面,且人像失真、神态呆板;
3.假币冠字号码字体比真币小,且尤其号码扁小;
4.假币正面当壹佰圆字样中“圆”有兰点;
5.背面主景花纹套色出现严重移位;
6.在放大镜下观察,正背花纹图案均呈点状结构,且有错位现象。


壹佰元券(一九九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首次在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发现,该假币主要特征:
1.假币纸张无弹性,在紫外光源下,纸张荧光反应强烈。
2.在紫外光源下,假币正面部分采用“YIBAI”和“100”无色荧光标记;
3.假币水印采用手工刻模,用浅色油登压印;
4.假币安全线是用浅黄色油墨加印在纸面;
5.正面四个伟人像周边红色和桔色油墨采用有色荧光油墨印制。


壹佰元券(一九九〇年版)机制假币
假币特征:
1.假币纸质光滑、单薄,有强烈荧光反应;
2.假币水印是用白色油墨加盖在纸面,人像线条较细,人像失真;
3.假币采用电分制版,线条图案呈点状结构;
4.假币正面人像油墨偏黄,整张钞券偏蓝色,油墨无光泽;
5.假币安全线是用浅色油墨印在纸面;
6.假币背面水印红蓝接线处有明显硬接现象;背面“行长之印”、“副行长印”处无蓝色曲线底纹。


壹佰元券(一九八〇年版)机制假币 (图92,93)
该假币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十日首次发现,其假币特征:
1.纸质无弹性,纸张在紫外光源下有强烈荧光反应;
2.水印是用浅色油墨加在纸面,背面用印膜压制凹凸状;
3.假币采用电分制版技术制版,在放大镜下观察,线条图案呈点状结构;
4.冠字号码处有明显挖补痕迹。


壹佰元(一九九〇年版)机制假币
该假币采用电子分色技术制版,胶印印制,相对于同类假币,其部分版纹进行修版处理,具有一定的仿真程度。假币主要特征:
1.纸张在紫外光源下,有荧光反应
2.油墨无光泽,且背部颜色偏蓝;
3.水印是采用浅黄油墨加盖在背面纸面上,有一点失真;
4.安全线是采用淡黄色油墨印制在背面;
5.在放大镜下观察,底纹线条呈点状结构,背面主景图案、国徽以及面额数字处花纹比较模糊。


根据中国印钞造币资料编撰